当前位置:首页 > 掠影 > 正文

什么是良知良能 良知一词最早出自: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良知良能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良知良能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什么是良知良能

朱熹在解释孟子“良知良能”时,引二程说:“良知良能,皆无所由,乃出于天,不系于人。

什么是良知良能 良知一词最早出自:

” 粗看起来,二程的“皆无所由”和“乃出于天”这两句话显然是自相矛盾的;但是仔细考究一番,就会发现这里大有深意。“皆无所由”的意思是说良知良能没有任何超越的根据:既不依赖于超越的天(自然的或神性的天),也不依赖于超越的人(经验的或心理的人)。这是因为在程朱理学中,“天”和“人”都有两种用法:超越的,或先验的。程朱反对超越的天,认同先验的天,认为后者与心为一,“原无内外” 之别;反对超越的人(如笛卡儿的心理经验的自我),认同先验的人,认为后者就是具有道心的人、本真的人。末一句“不系于人”之人就是经验的或心理的人,亦即超越的人;而“乃出于天”之天则是先验的天,这也就是说,出于天即是出于心。良知良能出于良心,乃是绝对地自明的自我给予(the absolutely evident self-given)。这就是现象学视域的良知良能。

词目 良知良能发音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释义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。出处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示例 孟子皆以仁义言之,言~亦然。(清·恽敬《读孟子二》)用法 作宾语;指人的观念和本能

良知一词最早出自:

“良知”最早由孟子提出来,而且只有一句话: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孟子以后,儒家思想虽然有很大发展,但没有人专门讲良知,直至明代,才有阳明子重提良知。

良知,一指天生本然,意思是顺应天道而赋予(不学而得)的智慧。二指知交好友。

致良知警句

致良知是一种人生理念,强调通过内心的反省和修养,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。

以下是几个致良知的警句:

1. "良知良能,人皆有之;自暴自弃,鲜不失之。

" 这句话的意思是,每个人都有良知和良能,但只有通过不断反省和修养,才能保持这种天赋的纯洁和美好。

如果自暴自弃,就很容易失去这些天赋。

2. "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;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" 这句话的意思是,任何事物都有本末和始终,只有明确它们的先后顺序,才能接近真理。

在致良知的过程中,需要先反省自己的内心,明确自己的本心,然后再去探究外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。

3. "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

" 这句话是《中庸》中的经典名言,也是致良知的核心方法。

它强调了学习、思考、实践的重要性,只有通过广泛学习、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,才能真正掌握致良知的精髓。

4. "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;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
" 这句话是王阳明致良知的核心理念之一。

它强调了心体的无善无恶的本质,而意念的有善有恶则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。

良知能够辨别善恶,而格物则是通过实践去实现善恶的转化。

以上这些警句都强调了致良知的重要性和方法,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、提高修养、追求真理,并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升华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良知良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良知良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