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掠影 > 正文

提出白马非马的人是谁 白马非马,是唯心主义还是形而上学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提出白马非马的人是谁

公孙龙(前320年-前250年),传说字子秉,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,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,名家的代表人物,其主要著作为《公孙龙子》,西汉时共有公孙龙14篇,唐代时分为三卷,北宋时遗失了8篇,至今只残留6篇,共一卷。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《白马论》和《坚白论》,提出了“白马非马”和“离坚白”等论点,是“离坚白”学派的主要代表。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,提出了逻辑学中的“个别”和“一般”之间的相互关系,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,割断二者的联系,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。与他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。

答:提出白马非马的人是公孙龙。

公孙龙(公元前320年-公元前250年),字子秉,赵国邯郸(今河北邯郸)人。[1]“名家”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。“诡辩学”的祖师。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。

提出白马非马的人是谁 白马非马,是唯心主义还是形而上学

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,提倡“正名实”学说的流派,即要“正彼此之是非,使名实相符”。名家善于辩论,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,故又称“辩者”,西汉始称“名家”。冯友兰在他的《中国哲学史》中将名家分为“合同异”与“离坚白”两派,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,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。

古代最著名的诡辩经典“白马非马”,很多人耳熟能详。此说出自战国时著名哲学家公孙龙之口,详见《公孙龙子·白马论》曰:“白马非马,可乎?”曰:“可。”曰:“何哉?”曰:“马者,所以命形也。白者,所以命色也。命色者,非命形也,故曰白马非马。”

  当年公孙龙牵白马过关,按照惯例,人可以过关,但马不行。公孙龙对关吏抛出了这套“白马非马”论,把明明知白马也是马的关吏都说糊涂了,遂顺利过关。

  当时孔子的六世孙孔穿颇不服气,为此专门找上门与公孙龙辩论,结果均被公孙龙驳倒。其实,另一大学问家墨翟早有定论,其在《墨子·小取》中说过这么一番话:“白马,马也;乘白马,乘马也。骊马,马也;乘骊马,乘马也。”都是骑马,本质上不会改变。

  在现代人看来,公孙龙的“白马非马”说显然是错误的。公孙龙的辩术,在现代逻辑学上叫“偷换概念”,在当时之所以能驳倒名儒、说服关吏,是因为当时流行着一种特殊的马文化。

  时人对马有严格的区分,依据马的大小、高矮、公母、毛色,各有不同的叫法:“公马”、“白马”、“小马”。以马的年龄来说,1至8岁的马也有不同的称呼。据《说文解字》:“马,马一岁也。”这里的意思很清楚,时人嘴里说的“马”,特指一岁大的马。而两岁的马就不叫马,而称为“驹”等等。相当有讲究。

  公孙龙的“白马非马”论就是因有这种特殊、复杂的马文化,就作为了其诡辩的理论支撑。

白马非马,是唯心主义还是形而上学

形而上学

(1)首先白马非马论断肯定是错的,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。原因如下:辩证法用运动、变化、普遍联系的方法看问题,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、孤立的方式看问题。本题中白马非马就是将马的形状与颜色孤立起来了,而没有考虑他们是同一个事物的共同特点,所以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。

(2)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由人的意志来决定,如我思故我在,意思就是说我人为我在我就在,我认为我不在我就不在,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;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由神、外星人等人以外的某种意志来决定,如上帝创造了一切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