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瞬间 > 正文

竹石,郑燮竹石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竹石中的作者的志向是什么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竹石郑燮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竹石郑燮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竹石,郑燮竹石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

《竹石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。

《竹石》

竹石,郑燮竹石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竹石中的作者的志向是什么

清 郑燮
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
译文:

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,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。

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,它都经受得住,仍然坚韧挺拔,顽强地生存着,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,还是严冬的西北风。

扩展资料:

《竹石》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,托岩竹的坚韧顽强,言自己刚正不阿、正直不屈、铁骨铮铮的骨气。全诗语言简易明快,执著有力。

《竹石》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《竹石图》上,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,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。

竹石中的作者的志向是什么

竹石作者表达了刚烈、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志向。《竹石》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。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,而是竹的刚毅。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。开头一个“咬”字,一字千钧,极为有力,而且形象化,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。

郑板桥(1693年-1766年),原名郑燮,字克柔,号理庵,又号板桥,人称板桥先生,江苏兴化人,祖籍苏州。清代书画家、文学家。康熙秀才,雍正十年举人,乾隆元年(1736年)进士。官山东范县、潍县县令,政绩显著,后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,为“扬州八怪”重要代表人物。

志向是刚烈、不屈不挠、高风亮节。

《竹石》作者是郑燮。郑燮一生只画兰、竹、石,自称“四时不谢之兰,百节长青之竹,万古不败之石,千秋不变之人”。其诗书画,世称“三绝”,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。代表作品有《修竹新篁图》《清光留照图》《兰竹芳馨图》《甘谷菊泉图》《丛兰荆棘图》等,著有《郑板桥集》。

郑燮的《竹石》的读音是什么

郑燮的《竹石》的读音是:;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 ,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。;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,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。

郑板桥竹石诗原文

1、原文

郑燮
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
2、注释

咬定:咬紧

立根:扎根。破岩:裂开的山岩,即岩石的缝隙。

千磨万击: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。坚韧:坚强有力。

任:任凭,无论,不管。尔:你。

译文

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,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。

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,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。

3、简析

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,在生活中,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,嫉恶如仇、不畏权贵的岩竹。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,可作画来欣赏。这首诗正是这样,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,若在眼前。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。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,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,融进了自己的人格,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。

这是一首借物喻人、托物言志的诗,也是一首咏物诗。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,托岩竹的坚韧顽强,言自己刚正不阿、正直不屈、铁骨铮铮的骨气。全诗语言简易明快,执著有力。
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竹石郑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竹石郑燮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